2022伊始,疫情形势仍复杂严峻,不容小觑。面对疫情防控,我们感动逆行者们的付出。而除了医护人员,也有这样一个群体,在背后无声奉献,他们有一个独特而又响亮的名号——“青年志愿者”。他们秉持着“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国有所需,我必前行”的信念,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一位青年志愿者——1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预备党员郭龙龙同学。
郭龙龙同学在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承担着双重身份,既是疫情防控志愿者,又是交通指导员。2021年山西的暴雨冲塌了他家乡国道前的桥梁,道路无法通行,郭龙龙同学不仅要进行防疫工作,同时也要提醒和指导来往车辆。郭龙龙同学所在地方志愿力量较为薄弱,只有他和一个老党员。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下午六点,中间只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在谈及志愿工作的具体内容时,郭龙龙同学表示,他一方面要做好日常消毒,同时把好村口,提醒本村进入车辆做好疫情防控,积极协助值班人员对入村车辆、人员按例进行检查,严格落实出入车辆及人员登记,并检查行程码及健康码;另一方面,也要在道路上放置路障,提醒来往车辆前方道路不通,需要绕行。
当谈到为什么选择去做疫情防控志愿者时,郭龙龙同学表示他的家乡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与河南省交界处,虽然不是是疫情高风险地区,但疫情防控仍属重中之重;当地人手不足,乡镇管控人员又多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稀少,而作为大学生的他,应当担负起这个责任,为家乡尽一份力。同时,他认为志愿工作能够给人提供锻炼的场地和机会,提升语言交流互动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此外,他还表示,作为预备党员的他,在行动上更应该展现出来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底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同时,他的父母对他的志愿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爷爷奶奶也提醒他要注意安全,家人们无声的关爱让他倍感温暖,为他不断前行提供力量。
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郭龙龙同学也曾遇到过困难,有一些来往车辆对其工作不理解,对交通指挥不信任不配合,对自然灾害暴雨冲塌桥梁一事心存怀疑,态度恶劣,误以为是因疫情防控而封锁道路。针对这种状况,郭龙龙同学与他们积极沟通,认真解释,努力做好交通指挥工作。
志愿活动的过程虽有困难,但更多的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满满正能量”。在村中有天津返晋人员时,他注意到有救护车上门为其进行核酸检测,展现人性化的同时,也意味着疫情防控政策与手段的不断完备。此外,郭龙龙同学也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乐观积极。一位阿姨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便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每天不惧苦累辛劳工作,但阿姨却始终热情洋溢地和他打招呼,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这样积极生活,认真工作的人生态度也感染了郭龙龙同学,鼓舞着他以乐观勤恳的态度对待工作。
郭龙龙同学还谈到,他的一个最大感受是,居民们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从疫情爆发之初,人们的疫情防控意识不足到现在人人配合全面防疫抗疫工作,不仅注重个人防控,同时也注重整个村和乡镇的防控,整体的疫情防控意识有了极大提高。并且,乡镇政府每天会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对志愿者及防疫人员进行看管,也展现了疫情防控手段的不断完善。郭龙龙同学对自己家乡的志愿工作也有自己的见解,在对政府对志愿者的待遇和关怀感到温暖的同时,他还希望进一步拓宽志愿者招募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做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郭龙龙同学认为,做志愿抱有一定目的是很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加入志愿服务中去。在志愿活动中应体现一个志愿者应有的素养,积极向上,主动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志愿活动时需要保证志愿者的安全,注意志愿者的培训和组织。
对于还没有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的同学,郭龙龙表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酌情参与志愿活动,在志愿活动中要坚守初心,展现志愿者应有的姿态。严格要求自己,争取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在未来,郭龙龙同学将继续热心于志愿事业,用青春之力,助祖国辉煌,用少年担当,承祖国荣光。
我们在时光的罅隙里重逢,这里的一切都有始有终。我们会站在有光的地方,有蓝天白云,有微风吹过。爱的能力奔腾不息的流淌,向着光闪耀。
很久以后,病毒的痕迹会慢慢淡去。但关于抗疫的故事却不会终止。不是每一场雨后都有彩虹,但是晴天总是会到来。
未来的我们,手握着银河般绚烂的星光,天穹和海洋都揣进梦想。拥星河之摧,享日月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