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际政治研究》主编、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逸舟教授莅临威尼斯官网“邓初民讲堂”学术讲座。讲座由威尼斯官网主办,副院长崔文奎教授主持讲座。威尼斯官网相关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共计230余人在现场聆听了报告,讲座现场座无虚席。王逸舟教授的演讲精彩纷呈,是一场思想、文化与人生的学术盛宴,是一堂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思政课程,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在讲座中,王逸舟教授从当前中国外交研究的现状出发,结合自身学术经历,指出了当前中国外交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中原因,并进一步思考了中国外交研究的进阶之路。
首先王逸舟老师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中的黑天鹅为导入,告诉同学们当今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接下来王逸舟老师介绍了当代中国成长的三个“新时代”,即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我们现在所处的中国新一代。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领导中国富起来,而习近平正在领导中国强起来。这个强国过程是每一个人亲历的,而且大格局始终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王逸舟老师特别指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李克强为代表的领导人走上最高政治舞台,共同缔造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但这一代人注定不仅有机遇,也有需要攻坚克难的重任。尤其是,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报告会围绕中国现当代的外交,结合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中国外交发展的三个阶段,并着重诠释了新外交的“新”到底新在哪里。王逸舟教授讲述到,由于新中国的外交面临的严峻的国际环境,所以实行了以不断革命的方针指导下的外交政策,虽然经历了一些弯路,但巩固了革命的成果,为社会主义初步建设争取了最为有利的国际环境。邓小平时代的外交以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前提下,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将中国的外交推向了新阶段。而当前,我国的外交处于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利益已经扩散到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全球定位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有机遇也有挑战。
王逸舟教授从多个维度具体分析了中国外交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当前的国际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当前机遇和挑战的独到的见解。在谈到机遇的问题上,王逸舟教授结合美日俄的实际情况和基辛格等权威专家的观点,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做了深刻解读。接下来,王逸舟教授介绍了当今的三大挑战,一是海外利益维护能力的短板,特别是“小马拉大车”的外交现象。现有外事机构和外交人员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我国迅速扩张的海外利益,与美国“大马拉小车”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二是将强未强特殊阶段的硬实力。现在中国仍然面临与美国巨大差距,处在科技及产业金字塔的中低层次。三是软实力与外部形象的挑战,国际话语权力偏弱,投入与影响力的不对称,外部形象的不如人意。王老师直言不讳的谈到了中国外交所面临的短板,对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缺失,全球安全维护和援外能力的不足的论点可谓切中当今中国外交的要害。最后,王逸舟教授从中国的周边外交和全球战略部署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王逸舟教授在讲座过程中,以切身的经历,广博的见解为引导,对中国在新阶段如何开始新的篇章的观点给了在场所有人以深刻的启发。本次报告会在崔文奎教授的主持下取得圆满成功,对推动我校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最后,王逸舟老师触发了同学们的深度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强?我们必须跳出“中国第一”的迷思,因为中国还存在着许多短板,如国际话语权缺失、安全维护能力有限等。王逸舟老师在结束语中说,正如自己《仁智大国》一书所提出的,中国现在正处于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高品位发展转变期,而且中国的大国领导力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等器物层面,也应该体现在更多的创意和规范上。王逸舟教授激励在座的同学们承担好新时代中国建设者的角色,努力将中国打造成一个真正的仁智大国。
在互动提问环节,王逸舟教授对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为在场的师生上了生动的一课,老师和同学们都受益良多,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学者简介:
王逸舟,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政治研究》主编、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近期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外交转型和能力建设、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国际公共产品、国际关系研究新动向、新方法、新增长点。目前兼任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等十数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或研究员,以及国内外十几家学术刊物的编委。近年来主持完成《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中国与非传统安全》、《中国外交转型》等重大科研项目。迄今为止,到过50多个国家及地区开会、讲学和参观。